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建立:1917年的2.措施:①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实行,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退出了。②政治上组建,抵抗敌人的进攻,经济上实施政策。3.作用:取得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形势①内忧: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②外患:年春开始,英、法、美、日等国不仅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2.目的:集中全国的、,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把它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和模式)3.内容:<1>余粮收集制:①内容:A国家实行对粮食的政策,不允许;B国家所需要的粮食数额就是必须征集的。②影响:A严重地损害了的利益,B但是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保证对前线红军的,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2>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①内容:将主要工业部门的所有大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②影响:A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企业的和完全根据国家的指令进行;B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有利于的需要。<3>取消自由贸易:①内容:A国家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B城市居民的口粮按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由国家通过分配;C职工工资主要以支付,和全部免费。②影响:A实物配给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有利于缓解饥荒,保持最低限制的物质生活,从而赢得战争。B实物配给制反对货币、商品、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挫伤工农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的发展。<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规定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排斥关系,忽视和,利用军事化行政命令的办法来进行经济建设和管理的经济体制。5.评价:①战时关系主义是在国内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唯一可行的政策。它使苏俄最大限度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列宁关于巩固政权的一次有益的探索。②战时关系主义政策作为生产关系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是由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决定的,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它的弊端引起了工农的普遍不满,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说明它并不是苏俄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模式。三、新经济政策(1921—1928)1.背景:①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引起人们普遍的不满(农民工人的利益受损),1921年2月,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②直接原因:为了克服战时关系主义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关系主义政策向转变。2.目的: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恢复关系,利用和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内容:<1>农业方面,以代替①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余粮由支配,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所需物品。②粮食税的数额比余粮收集制时的交粮数额大为;③政府允许农民有条件地,使用;<2>工业方面:①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将这些企业以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②允许私人开办;③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投资开发;④政府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由单纯的依靠管理变为主要依靠进行管理。<3>贸易方面:改变国家的做法,恢复和商品交换,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4>分配方面:废除,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4.性质:在坚持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利用的关系和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国家掌握主要的前提下,允许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稳定)5.评价: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减轻了的负担,缓解了政府和之间的矛盾,调动了工人以及企业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了。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的探索,是在总结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过渡的正确道路。③新经济政策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