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课型:新授课1知识链接: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扫清生字词障碍;学会给文章断句;理解文章大意。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用生动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学法指导(含时间安排)学习内容精讲点拨1.同学们,查找字音,理解词义2.自主完成右边的习题1.2.33.清除字词障碍,顺畅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25分钟)1、读课文,请在加点生字词上面注音。篁竹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寂寥无人悄怆幽邃隶而从者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全石/以为底”“其岸势/犬牙差互”)3、积累难以理解的文句,同学之间帮忙翻译。点拔:学习文言文,先可以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高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移步换景”法及景物的特点。答案: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朗读课文,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完成研讨任务,然后分小组展示(20分钟)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移步换景”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学法指导训练内容精讲点拨自主完成训练内容(10分钟)自由读课文,请概括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潭石()小石潭记潭水()潭鱼()潭源()潭境()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练习训练:潭石(异石纷呈)小石潭记潭水(声悦水澈)潭鱼(活灵活现)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