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一、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1、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原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措施。3、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积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二、自学测试(自主阅读课文P125-P126和以下材料):1、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启示我们,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代价。◆归纳(通过以上阅读、学习,我认识到)(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3)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我国目前正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4)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和政府(国家)制定了哪些政策或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健全法律,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感悟(分析、讨论、提高)(1)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2)可持续发展启示我们:①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繁荣。②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①充分认识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③对资源循环使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④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吃野生保护动物,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三、当堂巩固:1、面对我国的资源状况,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方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一系列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因为(C)①我国资源贫乏,供不应求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③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④节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实现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是(B)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③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⑤先污染,后治理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3、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我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下列选项中,符合经济“又好有快”的有(B)①节约资源,节能降耗②减少污染,降低工业废弃物排放③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污染、能耗问题无所谓④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走路蒙住眼”、“吃饭遮住碗”、“对面看不见”、“衣服不用染”等说法给我们的启示是(B)①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应加大治理的力度②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应该把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我国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