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4.能对生活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作简要解释。————————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方法指导:如何判断界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着眼点在于法线与界面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等,且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侧,入射光线在法线异侧。归纳总结: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之间有许多不同点。(1)折射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反射时,光射到反射面上后将返回原介质中。(2)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斜射时,方向改变;垂直入射时,方向不改变);而反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改变。(3)折射时,光的传播速度改变;反射时,光的传播速度不变。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60~6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如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被折成了三段,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自主阅读教材P61~6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4.如图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MM′是法线,NN′是界面,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5是入射角,∠1是折射角,左边是水。5.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C)自主阅读教材P6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如图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选填“深”或“浅”)一些。7.天文学上观察到的太阳跟它的实际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密度不均匀,光线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海市蜃楼也是由于空气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1.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如图,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开始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可以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又可以在A处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方案二完成教材P61~62的“活动2”的探究活动。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