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质量与密度5.1物体的质量1、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3kg1kg=103g1g=103mg3、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生活中有:电子秤、磅秤等。4、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上。(2)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的红线(或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天平平衡。(反着指针调:指针偏向右边,螺母就向左调;反之相反。顺着高盘调:那边盘高就往那边调)(注:天平平衡指的是:指针静止指在分度盘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3)称:左物右码,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左盘里放物体,用镊子往右盘内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加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使指针再次指到分度盘的中线。)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4)记: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读数+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5、质量的测量:(1)固体的测量:一般固体直接测量,如果是化学品,在天平两边托盘各放一张等规格的纸。(2)液体的测量:①先测容器的质量,记为m1;②把液体倒入容器,测出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记为m2;③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为m液=m1-m2(3)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先测一定数量物品的总质量,再除以物品的数量)6、会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中学生:50kg;一个鸡蛋:50g;一个苹果:150g)。5.2探究物质的密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质量与体积有关。(2)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2、定义: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公式:4、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注: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103kg/m31kg/m3=10-3g/cm35、理解密度公式:(1)同种物质,ρ与物体的m、v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6、图象:ρ甲>ρ乙5.3密度知识的应用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2、能比较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1)记住常见金属(铜铁铝)的密度大小排列:ρ铜>ρ铁>ρ铝(2)常见的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注:酱油不是油,它的密度比水的大。(3)海水(盐水)的密度比水大,冰的密度比水小。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及运用“等体积”、“等质量”思路处理问题。ρmV=ρ甲ρ乙mVVmρ=4、密度的测量:思路: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v(规则物体用刻度尺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用密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的密度。(1)测固体的密度:例:测小石块的密度器材:天平(砝码)、小石块、量筒、水、细线步骤: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把小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④用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小石块密度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例:测盐水的密度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盐水、烧杯ρmV=原理浮在水面:排水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把物体浸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2.沉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细线)形状不规则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体积质量工具:天平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