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1.背诵明长城、北京紫禁城的概况,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2.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3.重点: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1.明长城和北京故宫建筑名称修建规模历史地位明长城在古长城基础上,先后花了200多年时间修建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300千米明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北京故宫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建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雄伟壮丽,布局严整,街道宽广笔直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想一想:明朝的北京城在其建筑和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特点:①城市布局严整。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雄伟壮丽,布局严整,街道宽广笔直。②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以体现封建帝王是天下权力的中心。感受:明朝北京城气魄宏伟、规划整齐,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同时也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魄和博大精深。2.医学巨著著作名称作者朝代历史地位《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该书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末清初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一说:在李时珍和宋应星两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想一想:课文中有《天工开物》的一幅插图,描绘的是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这根长竹竿是做什么用的呢?用来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气体(瓦斯)。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秦长城与明长城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历代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明代花200多年时间修长城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提示:从两者所处地理位置、起止地点、抵御对象、修建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不同点: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②秦、明两朝长城起止地点不一样。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③抵御对象不同。秦长城抵御的是匈奴,明长城抵御的是蒙古。④秦、明两朝长城修建方式不同。秦长城用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中段用土心石砌筑。目的:都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特点:闭关自守。【探究问题二】分析《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两部著作,总结明朝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①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②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由此不难看出,明朝时期,我国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探究问题三】说说明清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落后的原因。(提示:从文化政策、对外政策以及封建经济形式等方面展开讨论)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阻碍了学术文化的进步,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有力推动。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