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新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学案(教师版)一、声音是什么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声音与信息,声音与能量。此考点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是谁在振动,是谁在发声;“真空不能传声”这个知识点经常考到,希望同学们理解真空为何不能传声;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常与回声测距综合,要会其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一般在2—3分左右。声音的利用常常考查声呐、B超、彩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超声波能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能除结石,这是利用的超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记住一些常见的实例即可,一般这部分题目不难。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2、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2)回声的应用与防治: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其中v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3、声音具有能量(2011·广东湛江)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解题思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在液体中声速次之,在气体中的声速较小,故A错。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三: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全耳朵的接收,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B错。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2011·山东济宁)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解题思路】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了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桌子发声,肯定在振动,但是这种振动的幅度太小,不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要放大这些振动,可以在桌子上放些轻小物体,比如撒些碎纸屑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体都在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放大这些振动,便于观察。本题难度中等。(2011·山东菏泽)19(6分).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