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学习目标: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2、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3、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难点:“苏联的解体”一、设问导读(一)、赫鲁晓夫改革1.前提(1)1953年,逝世。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2.主要内容(1)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3.结果和影响⑴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体制⑵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年,赫鲁晓夫,改革失败。(二)、苏联的解体1、原因:⑴年上台后,首先把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⑵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此后,苏联的急剧变化分散,的趋势随之加强。2、过程⑴年月日,由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发动政变,遭到失败。⑵政变未遂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俄罗斯领导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进一步加快。⑶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首先宣布成立。3、结果:年月日,苏联解体。二、问题探索1.读下列材料答题: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二十大”后苏联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请问:⑴赫鲁晓夫何时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⑵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⑶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阅读下面的材料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方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七十年之久的苏联最终解体。回答:⑴苏联是何人在何时建立的?⑵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是怎样的?⑶继戈尔巴乔夫之后入主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是谁?⑷苏联的解体又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课堂测试(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叶利钦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4.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苏联政体是()A.无党制B.一党制C.两党制D.多党制5.政变事件后得以控制全局的俄罗斯领导人是()A.利加乔夫B.安得罗波夫C.叶利钦D.普京7.苏联解体是在哪年的年底()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3年8.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9.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10.“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D.使苏联立即解体11.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A.俄罗斯B.白俄罗斯C.立陶宛D.乌克兰12.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D.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13.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使两极格局终结B.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C.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D.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