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____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________相同时为止。2.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_____,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能4.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用的方法使火柴燃烧起来,后者是用的方法使火柴燃烧起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二、进行新课:引入新课: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讨论)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一)物质的吸热的能力问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讨论结果:结论:问题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①用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②用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2.学生参考P131探究内容,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水和食用油到底谁的吸热能力更强呢?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装在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加热板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加热相同的时间(提供给它们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把观察到现象记录到表格中:①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热量)结论:问题:如果让水也升高和食用油同样的温度,如何做?把实验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里。水食用油加热的时(min)②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结论:可见,物体吸收热量得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比热容。(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来描述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叫做比热容。2.符号:C3.单位:J/(kg.℃)4.意义:描述1千克物质升高1℃吸收热的多少。描述物质的一种吸热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为1kg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比热容也可描述物质的放热能力5、观察比热容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