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二)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植物的感应性现象。2.通过实验证明或形象展现植物的感应性现象。3.学会用实验学习植物感应性生长的特点。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青蛙、蛇、熊等动物的冬眠,是受到下列环境因素中的哪一种因素的影响(C)A.水分B.土壤C.温度D.大气2.平时没有指南针时,我们可利用周边的物体确定南北的方位。开阔地上的树冠向南(填“南”或“北”)的方向较茂盛,这是植物对光照作出的反应。[科学探究]一、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观察、收集](1)观察开阔地面上的花草,枝叶一般朝什么方向伸展较多;(2)观察自然界,植物对自然界的刺激会作出什么反应。[家庭小实验]取几粒黄豆种子,在水中浸泡3小时,取出埋在花盆内的潮湿泥土中,过两天后每天观察萌发后的茎、根分别向什么方向生长。[归纳]记录学生观察到的植物感应性现象。(1)阳台上花草的枝叶向外伸展的较多。向日葵向太阳、植物的叶镶嵌等,是向日葵等植物对光照作出的反应——植物的向光性。(2)实验现象:黄豆苗的根向下生长,是豆苗对地球引力作出的反应——植物的向地性。黄豆芽(茎)向上生长,即茎的背地生长,是豆苗对地球引力以及光照作出的反应。即植物的向地性和向光性。2.植物常见的感应性。(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二、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课前准备]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实验1]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观察: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盆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放到阳光下复叶很快地向上伸展。结论:含羞草具向光性。[实验2]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结论:含羞草具向触性。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课前准备]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横向转成向上生长,根从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结论:豆芽茎、根的向地性。[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的根具有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反应。[课内补充例题][例题]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解析](1)提出假设:植物的根具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建立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的植株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的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的根的分布。试回答:a.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A盆蚕豆苗;b.在图3—1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3)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只有动物才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B.植物因不能运动,所以对环境的刺激不能作出应答性反应C.动物和植物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D.以上说法都具有片面性2.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的幼株,都会向上生长,最后漂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感应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化性D.向触性3.植物对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具有向光性、向化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热性等。4.含羞草对触碰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C)A.顶部B.细枝C.复叶D.花朵[课时小结]重点:植物常见的感应性现象的类别,是对何种刺激的反应。难点:实验探究植物的各种应激性。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植物的向光性是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D)A.地球引力B.水C.肥料D.光照2.有些鸟类为寻找食物丰富的栖息地而定期迁徙,而植物的根会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这说明动物和植物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感应性反应。3.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植物能捕捉昆虫作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