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午好,我是****,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元的第八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以下我将从“教材”、“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创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九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一、【说教材】1.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八课,本篇文章是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揭示人生意义。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在帮助学生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过程和方法目标从书、人、情、本四字入手,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文章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三、【说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题,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难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四、【说学情】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现在的学生无法感悟当时生活的艰难。而且班里的学生成绩差异、个性差异、理解能力水平差异、学习态度的好坏等也会影响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我注意设计问题的明确性,让学生的自学更有真对性。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五、【说教法】本文比较通俗易懂,文中的人和事容易理解。又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学,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六、【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七、【说教学创意】紧扣课文教学要求,巧读课文,以独特的心得转化为教学设计,别出心裁地以四个字“书”、“人”、“情”、“本”来概括全文,将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有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和情志熏陶。八、【说教学过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谈话导入”、“检查预习”、“揣摩感悟”、“畅所欲言”、“拓展提高”这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一)、谈话导入:(2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想起你读的第一本书的名字?(稍作停留)教师: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我的第一本书》。采用提问的方式,以学生朝夕相伴的书本作为新课导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带着轻松、带着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检查预习:1.走近作者:(学生简介牛汉的相关情况。)2.学生朗读课文。3.字词竞赛:(学生默写生字)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三)揣摩感悟:过渡:“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只读四个字,哪四个字呢?”“书”、“人”、“情”、“本”。教师以“书”、“人”、“情”、“本”这四个字来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可用文中原话,可自己组织语言。(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人:围绕这本书,主要牵涉到哪几个人?在你眼中,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