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主义过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建立的标志。【自主学习】一、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1.制定时间:______年党中央制定。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实现对农业、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简称为“一化三改造”)。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从______年开始至______年完成。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______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3.巨大成就:(1)到1957年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2)不仅______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______的不合理布局。三、三大改造:1.内容:改造______、手工业和______。2.实质:对______实行变革,使______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______到______的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____________阶段。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颁布时间:______年9月。2.颁布机构:第一届____________第一次会议通过。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______类型的宪法。4.意义:使我国的______和法制建设有了______。【合作探究】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自主检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常概括为()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四项基本原则”C.“一化三改造”D.“一五计划”2.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B.时间相当长,任务十分艰巨C.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D.体现了工农联盟的原则3.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的实施4.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其中不包括()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A.鞍山大型轧钢厂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地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1)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2)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3)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环节同学们请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合作探究】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实质: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2)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