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分析】本文是祖国统一大业的进一步推进,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加强对民族、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改教材已经一年多,此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活,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台湾问题学生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加上平时的培养,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前做了很大努力去收集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资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他们的知识面还不足以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这一点,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以解决。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时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③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④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1.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首先,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2.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获取大量信息,分组汇报,合作交流,从大量的史实中认识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通过填写表格,学生观看漫画后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从而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教法】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质疑释疑,联系实际,音乐渲染等。在本课教学中多采取启发式提问和谈话法辅以必要的讲解,同时观看图片,动手填写表格等。【学法】课前查询信息、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准备】①指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②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洁介绍。③教师课前准备:收集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及与本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画面反映了2005年四五月份,连战、宋楚瑜大陆行。提问: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