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新闻两则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三、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1、关于新闻体裁的结构:消息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关于新闻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也是新闻的要素3、关于新闻有三个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4、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四、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⑴朗读课文,找出这两篇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选一篇完成下面的填空)标题:导语:主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1)新闻的六要素是()()()()()()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姓名任教班级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扎实记忆溃退、歼灭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以及新闻的文体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能够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3.激情展示,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预习案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二、背景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开始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阴谋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2、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结果: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预习自测1、辨字形,读准字音芜湖()阻遏()阌乡()襄阳()绥靖()鄂豫区()高屋建瓴()荻港()歼灭()溃退()杜聿明()阻塞()要塞()锐不可当()负隅顽抗()2、解释词语:(1)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盛,声音浩大(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3)惊心动魄:形容(故事、人物)非常感人。(4)绥靖:安抚,平定。(5)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3、文学常识填空: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此处(2)新闻的结构分五部分,即()()()()()。(3)新闻的主要特点是()()()我的疑问探究案一、巧妙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