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5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5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5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图1图2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合作探究: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3.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精讲点拨: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达标训练:巩固基础: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