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年9月4日晚8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这期《开学第一课》是以“英雄不朽”为主线,分别以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作为主题的四节课,每节课通过抗战时期亲身经历的前辈们讲述当时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战争的残酷,感受先辈们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故事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93岁的秦怡奶奶给我们讲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国歌是由田汉和聂耳两位在抗战时期共同创作的,国歌的歌词慷慨激昂,它的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秦怡奶奶告诉我们:1933年3月11日,敌人进攻古北口长城防线,以重炮在城墙上轰开一个缺口,战士们在那里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抗争,几百个人一个个倒下,他们的身躯将缺口死死堵住,把敌人阻挡在长城之外。所以“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不是创作时编写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创作出来的!是真实的写照。在学校,每逢周一我们都会升国旗,唱国歌,国歌里的歌词再熟悉不过了,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了解国歌歌词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更不知道国歌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想当我再次站在国旗下唱起国歌的时候,长城上那些英雄英勇奋战的身影会不断浮现在脑海中,让我的内心更加汹涌澎湃: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开学第一课》通过一个个让人潸然泪下的革命英雄的故事感染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作为中国少年,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作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