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与学号》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4—115《数字编码与学号》。教学题目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与学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了解身份证编码的含义,体会编码编排的特性及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初步的学会编码。2、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编码编排的含义,培养学生自己编码的能力。在探索编码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编码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探索编码的身份证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教学难点:探索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初步学会科学合理的编码。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张身份证,学生准备户口薄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质疑引导。2、观察发现,自主创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回去调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现在,你们来考考老师,只要报号码让老师来猜,老师就能猜出是你爸或是你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学生说号码,教师猜)奇怪吧,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因为这些信息就藏在这几个小小的数字里面!这些光用数字排列的编码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神奇的数字编码”吧!板书课题: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与学号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感受身份证编码的规律。(1)探究身份证编码的一般规律。师: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身份证资料,先分组交流,仔细观察、比较、猜测,探究身份证编码的一般规律,然后各组组长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规律找得最准?(2)组长主持,小组活动。(3)指2—3名代表汇报,得出结论。师:你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的这么多信息,真了不起!你们还有哪些疑问?2、揭示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1)师:我们来研究身份证号码吧!你收集到谁的身份证号码?能告诉我吗?(板书:学生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2)介绍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师:其实你们刚才所说的大部分信息在身份证号码中已经包含了。(多媒体出示放大的身份证号码)(3)师: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位号码?师:你能猜出她的年龄吗?教师逐一介绍其他数字的含义:①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11”表示“河北省”。②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城市。“01”表示“北京市”。③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县(区)。“02”表示“西城区”。④第7_14位上的数字是出生日期。想一想:“19750110”表示1975年1月10日出生。为什么1月用“01”表示而不用“1”表示呢?为什么“1975年”用“1975”表示而不用“75”表示呢?⑤第15—17位上的数字表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第15、1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当地派出所。第17位上的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是顺序码。⑥第18位上的数字是校验码,是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也叫个人信息码。一般用0-9表示,也有用X表示的。教师指出:同一个地区的两个人身份证号码中的地址码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化而造成的。(3)身份证号码有新旧之分:旧身份证号码是15位,新身份证上的号码是18位,新身份证增加了第7、8、18位。电脑出示:(两张身份证号码,一张为15位的,一张为18位的)师:这是两张身份证号码,为什么新的身份证要升级成18位,15位不是更好记忆吗?书写起来也方便。15位和18位。不同在什么地方?师:你能看出这个旧身份证号码的出生日期吗?师:用“75”表示“1975”年行吗?师:“75”为什么不行?师:可以表示是1975年,也可以表示是1875年的,那么他是世纪老人。每个世纪都有75年。还可以表示是2075年,那么他还没出生,哪来的身份证?生:(笑)。师:新的身份证号码还有了校验码,提高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