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报道的中央各领导小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共十六个方面60个内容•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第十二个方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科学与公平之间艰难平衡高考改革:二○一五年五月•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历程1952年中国建立起,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其余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首次高考时间为8月15日、16日、17日,作文题是《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入祖国怀抱》全国高校只招5万人。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两个估计: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国务院批准《1983年全日制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85年实行“双轨制”出现“自费生”·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1985年起上海率先试行自主命题。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2003年试行自主招生,高考提前一月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同年,高考提前一个月举行,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9日举行。2003年的高考并不平凡,他伴随着非典与考生不期而遇。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相关通知。·2013年,12个省市组织4440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2012年开放异地高考2014年教育部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定位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袁贵仁指出,同年教育部将出台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开展改革试点;改进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等。高考改革:一波三折,前所未有的重视1、考试本身的模式化?女状元为什么越来越多?•女状元多:•2007年高考,30个省份产生66名高考状元:其中女生46人,男生20人,女生比例超过70%。•重庆自2001年起,连续7年的高考状元中,16个人里有13个是女生。•2002-2009年,上海18名文理科最高分中,只有6人是男生。•高分考生多:•北京高分考生占比从0.5%增长到40%•这位出版了十本书、发表了近千万字文学作品的青年作家不但最擅长的语文分数未能过半,作文更是只得到可怜的29分,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为了让高考的命题、阅卷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和促进我国的教育立法与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张一一将湖南教育考试院告上法庭,要求公开高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