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逃课、旷课问题有学生逃学、旷课,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现象,做过几年班主任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而逃学旷课的学生,往往不只是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毛病。案例中的“丁丁是个从上幼儿园就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爱欺负同学,上课爱捣乱,不完成作业……”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是令班主任头痛的事情。然而,正如专家所说:“一个教师他是不是有智慧,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到底好坏,不是看好学生,应该是看问题学生在班里面的转化程度,这个恰恰是最能反映老师的智慧的。”案例中的班主任,有没有教育智慧?肯定有的,因为她确实解决了一个学生逃课的问题。但是,她的教育智慧达到了什么程度?又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问题。她的成功,在于她运用了“兴趣吸引”或者说“兴趣转移”的方法。尽管她开始对逃课学生的逃课原因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但她在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发现了学生对篮球感兴趣:“我发现,他对放在我对面办公桌的一个篮球特别感兴趣,从一开始盯着看,到后来忍不住偷偷移了移身子去摸一下。”于是班主任想到了引导他的方法,组织篮球队。这不能不说是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反映。如果她没有教育的敏感性,就有可能批评学生:“你不好好想自己的问题,还想玩篮球去是不是!”这里应该指出,班主任坐着改作业,学生站着想问题。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应该让学生也坐下来,毕竟不是罚站嘛!班主任把组织篮球队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学生,这是在“赋权”,老师们都知道在教育中“赋权”,是一种很有益的教育措施。而且老师给这个球队亲自当教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效果:“我为了留住他逃课的脚步,每天都在放学后教他们打篮球,虽然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但总算没白付出。而丁丁为了能学篮球,第三节课就没再逃课了。”看来,班主任不仅让学生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而且亲自参与,激励、巩固学生的兴趣。这一系列的教育行为是应该肯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正如“对话班主任”和“对话专家”中大家所分析的,案例中的班主任处理这个学生逃课的问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一,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查找原因是最重要的工作,不找到原因,做工作难免缺乏针对性,也就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有人认为,这个学生由于组建了篮球队,不再旷课了,具有偶然性。即使第三节课不逃课了,也仅仅是“兴趣的转移”,一种兴趣代替了另一种兴趣。这另一种兴趣是什么呢?逃课。逃课背后更直接的兴趣是去抽烟。抽烟,是班主任后来才知道的:“在不断地接触中,他也逐渐向我坦露了心扉。原来,在四年级的下学期,他学会了抽烟,由于第一、二节上语文数学不敢逃课,到第三节课时,就偷偷跑到外面抽烟。那天,我问他为什么逃课,他不敢吭声,是怕我闻到他的烟味。”班主任真的找到原因了吗?他为什么学会抽烟,而且有了烟瘾?这背后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班主任没有往下调查,至少在本文中没有进一步的交待。况且,丁丁还有上课捣乱,经常欺负人,不完成作业等一系列问题,他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学生。仅仅解决逃课的问题,这会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甚至半途而废的感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或者如专家所说的“全面教育”、“全人教育”来看,必须在这个学生的转化上做更为深入全面的工作。正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所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因此,班主任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第二,班主任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有研究的意识,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案例中的班主任有一段话很值得思考:“这时,我才发现,我昨天的教育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不说逃课的原因,我也没有追问,只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对他说教,他表面的恭顺,只是为了让我早点结束说教而已。想到这,不免有点火大,径直把他领到办公室里。看着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