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案例反思河南省济源市北海路小学杨小云【课文简介】《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教学案例】……师:谁来读读课文?(指名学生读具体段落)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用上自己的两只耳朵,两只眼睛。看清楚,听明白。一生读课文标题和第一节(没有注意停顿)。师:孩子们,都听我说,在读课文的时候没有停顿便没有思考,便没有想像,读书是要思考和想像的。而且读课文标题和正文应有所区别的。听清楚了吗?生自读。师:孩子们,读课文应和说话一样自然。二生读第一节。师:好多了。……师:孩子们,古人读书要“煮书”,也就是要反复读,用心读。“好书不厌百回读”,学语文读书要用心去读。大家要注意于老师在读课文时的停顿。(师范读:于老师读得声情并茂,如泣如诉,字字句句敲击着人的内心)生自读全文,师巡回查看。师:谁来读读课文的前三节。一定要注意句号的停顿。……(之后,于老师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品味课文的语言,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教学反思】于永正老师的这节课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教学中于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用心地读。用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读课文正确、流利是保底”,“语文是读懂的,不是看懂的”。想想于老师的话,再看看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有多少繁琐的分析,公开课中有几许实实在在的朗读?在课后,于老师指出了古人早已提出的学习语文的规律:“熟读、精思、博览、多做(多写)”;还引用朱作仁谈到的学习语文的规律:“大量读书”“读写结合”。于老师用心地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读(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于老师还谈到自己备课时,都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课文要读上三、五遍。还指出:“朗读是创造,是让人感动”,“朗读好可省讲三分之二”,“朗读是无言的教育……”于老师的这些话都值得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认真地学习,深刻地反思,努力地实践,真正地为学生上出“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省时高效”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