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汇报材料让每一朵花都快乐绽放——XX市XX县区红卫小学快乐教育纪实一、快乐教育定位“快乐”,《现代汉语》辞典是指。“感到幸福和满意。”顾名思义,“快乐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感到幸福和满意的教育。”快乐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记》里也有关于“乐学”的阐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快乐教育还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斯宾塞,他曾宣称,“应当以快乐的方法来教育青少年。”近代中国,提倡生活教育的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20世纪90年代,北京第一师范的快乐教育卓有成效。“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这是美好的理想,更可以成为努力的方向。快乐教育还是时代的需要。2001年新课改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课程目标改革要从注重单向传授知识转向三维目标转变,向具有创新精神、完整人格、终身学习、良好素养转变。”20XX年年底,XX县区教育局发布天教发【20XX】56号文件——《区域推进创造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创新,是乐学的前提。因此,自20XX年起,红卫小学着力打造快乐教育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二、快乐教育规划红卫小学快乐教育规划主要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进行阐述。1、打造快乐的校园物质文化为第一步。校园物质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显性表现。迁址重建后的红卫小学,从一所农村小学校华丽变身为XX县区现代化大学校,优越的教学条件,奠定了师生快乐的坚实根基。硬件上,红卫小学处处围绕“乐”字做文章,三幢教学楼均以“乐学楼”、“乐思楼”、“乐敬第1页共5页楼”命名,牛奶书吧和花园小亭分别以“乐悦屋”和“乐乎亭”命名。“阅读·梦飞翔”图书馆藏书丰富,走廊书吧图书随时更换,电子触屏图书海量,书的海洋谱写着乐的篇章。软件上,学科教学设置合理,每周一次的走课,因为有近50个社团,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社会资源的深入挖掘,如乐韵合唱团与长郡中学联手,乐蹴足球队与奥星足球俱乐部联手,聘请外教,顺利解决了师资这一难题。2、内化快乐的校园精神文化为第二步。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对校训、校徽、校风、教风等的理解与认同。“为快乐人生奠定基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服务。“我成长我快乐”的校训,涵盖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两个方面。校徽以基础教育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旗帜”和“五角星”为设计题材,通过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以一位展开双臂、举旗欲飞的人形诠释了“擎和谐之美,塑明日之星”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拟定的校风为“让爱和诚信成为习惯”,学风为“让乐学、善学、勤学成就明天的我”,教风为“用责任和爱播种希望的种子”,逐渐深入师生的心灵。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研讨活动,努力将快乐文化延伸到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班级标识牌的制作、班级口号的征集等让教室成为快乐温馨的空间,把理念变为师生的行动,逐步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3、形成快乐的校园制度文化为第三步。校园制度文化介于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之间的物化了的心理和意识化物质,主要由三种类型,一种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等;一种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章程、规则、命令等;还有一种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关于教学、科研、学习、日常管理等规章制度,占的比例最大。正是这些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要求后的各项制度,起到进一步规范行为,统一思想的作用,保证快乐的校园文化实现。三、快乐教育实施快乐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快乐、学生第2页共5页的快乐、课程的快乐。1、教师的快乐。“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快乐的学生。”教师的快乐,来自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来自不断学习的快乐,在红卫小学,除了订阅专业杂志,购买经典著作外,学校还组织编撰了《学无止境》教师读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