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课题两种电荷课时1审核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学习重点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习难点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实质,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学法指导观察、讨论、实验、归纳器材准备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验电器、金属棒、包装带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学一、创设情境学生动手做: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吸引纸屑,思考原因。二、自主学习阅读32页至33页,独立完成1、实验中的塑料是在情况下变得可以纸屑,我们称塑料带了或者。互学三、合作探究1、两人一组,将两只与头发摩擦的塑料相互靠近,发现它们。说明。将分开的尼龙巾捋几次,它们会,从实验可知:同种电荷相互。2、人们把叫正电荷把叫做负电荷。3、通过实验人们发现自然界只存在电荷,即电荷和电荷4、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评学四、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组长收集主要问题老师引导解决。五、巩固提升:1、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绝缘细绳下的轻质导体小球,小球被吸引,如果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则()A、小球也将被吸引B、小球将被排斥C、小球将静止不动D、小球有可能被吸引,也有可能被排斥预学一、自主学习阅读33页,独立完成:1、叫做电荷量,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2、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3、叫元电荷,所带电荷量为C互学二、合作探究1、观察图片,原子由和组成,其中带正电,带负电,第2页通常情况下,所带的正电荷与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原子不显电性,物体不显电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能力不同,当原子得到电子,电荷量大于电荷量,物体就会带电。3、摩擦起电实质上是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并不是创造了电。评学三、交流展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摩擦起电的原因。一、合作探究1、观察实验1,现象是,由现象可知橡胶棒内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观察实验2,现象是。说明金属棒内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3、叫导体,常见的物质有。4、叫绝缘体,常见的物质有。5、在金属中导电的叫做。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导体导电是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二、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学习汇报三、达标测试1、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2、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如果D是带负电的,那么,C带的是电,A带的是电,B带的是电。3、在橡胶、人体、玻璃、陶瓷、铜、铝中,属于是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5、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_____电荷与电子所带的_____电荷在数量上____;所以原子呈中性。6、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______。7、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_____转移到_____,玻璃棒因______电子(选填“失去”或“得到”)而带_____电;丝绸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8、、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A、一定不带电B、不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不带电或带负电10、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