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材料一:杜甫中、晚年的四首“登高”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杜甫时年岁。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河汉:银河。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泾渭:泾水和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见《礼记•檀弓上》《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受内禅于高祖李渊,咼祖号神尧皇帝。尧禅位于舜,故以舜喻唐太宗。“惜哉”二句:《列子•周穆王》:“(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此喻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饮:一作“燕”。晏:晚。黄鹄(J):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登岳阳楼⑴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注释:⑴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所做,杜甫时年岁。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e):分裂。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i)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材料三:“农山心境”说杭起义作为一种文学情境,“农山心境”是钱锺书在考论宋玉《高唐赋》时首次拈示的。钱锺书认为,《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太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句,可与《招魂》中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合观,两节文字为我国文学增辟了新的情境或意境,即张先《一丛花令》所写的“伤高怀远几时穷”。钱锺书指出,追根溯源,这种文学情境实以宋玉的《高唐赋》为先声。早些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诗经•陟姑》篇吟咏登姑、升冈,虽然有“瞻”与“望”,但也只是与此等意味稍有关涉。《诗经•蒹葭》唱叹“道阻且长”,虽已开启浪漫主义“企慕情境”,却是有“远”无“高”,未极尽“远致”。到了唐代,诗人们已经能够深切体会,并将之归于宋玉名下。如李商隐《楚吟》“宋玉无愁亦自愁”,温庭筠《寄岳州李外郎远》“天远楼高宋玉悲”,异口同声地道出此种文学情境拈自宋玉。后来,钱锺书在《管锥编•增订》中又补充说,宋玉《高唐赋》中的“登高心瘁”云云,应与《说苑•指武》和《孔子家语•致思》中所记孔子之语结合起来考虑。据载,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东上农山,曾感叹道:“登高望下,使人心悲!”钱锺书认为,孔子“望远伤高,乃与宋玉戚戚有同感焉”,因夫子喟叹在先,故而此等情境可命名为“农山心境”。为什么“登高望远”会令人“愁从衷来”?钱锺书认为,唐代诗人李峤的《楚望赋》(《全唐文》卷二四二)已揭示出“农山心境”的心理根源。李峤此篇赋文重点包含两大内容,即诗人“感物兴思”与“登高望远,使人心瘁”的根本原因。“登高能赋,谓感物造端者也。”赋文开篇即道出文学创作的动机,是由“感物兴思”(或“感物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