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异地轮岗急需解决好的三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据此,教育部将建立“县管校用”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无疑,这样的变革对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学校长远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有益的。更何况,就笔者所在区域来看,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异地轮岗的确是取得了成效的。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毕竟校长异地轮岗只是极少数人的流动,而且是作为一校之长的领导异地轮岗而已。换句话说,这仅是有利于学校领导管理的制度与政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教育变革!我们应该正视,教师与校长是不一样的群体,师资的流动(异地轮岗)是关乎人才资源的配置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的大调整问题,这需要对其利弊进行深入思考!以下,仅为笔者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商榷。问题一:教师异地轮岗或将直接影响轮岗教师的家庭生活就我市而言,属于丘陵农业大县,中小学教师近一万人,80%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许多教师的家就安在任教学校所在乡镇(或村),且有一部分教师属于双职工家庭(夫妻两人均在同一所学校)或另一方长期在本乡镇(或村)的另一单位工作(或务农),并可能有双方父母均在此乡镇工作或居住。由此,如果实施教师异地轮岗,那么就可能人为造成夫妻两地分居现象,子女教育也会因此发生迁移,同时还会造成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年来,各乡镇的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对于收入尚显微薄的教师群体而言,为了解决两地分居和照顾父母的问题而买车代步依然无现实可能性。这就会增加教师家庭生活的开支,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稳固,并让教师因无力照顾父母而感到内疚。这就产生了“工作——家庭冲突”,教师就有可能因工作要求而影响家庭,或者因家庭要求而影响工作,如此的压力与冲突是教师单方面无法克服的,需要决策者有更加合理的配套措施或政策方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问题二:教师异地轮岗或将对影响到学校教学及学生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区域教育的标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现行体制下,许多学校的规模是较小的,所以优秀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们是可以影响到一所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的,也是能影响到所在社区群众对学校及学校教学质量的看法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异地轮岗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如果优秀教师的异地轮岗影响到学校办学与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再影响学生为了跟随优秀教师而异地求学,这更加是得不偿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慢的过程,其作用的发挥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一个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不断追求教育创新的艰苦过程。如果没有解决好因为优秀教师的异地轮岗而致学校教学下滑及学生异地流动求学的问题,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三:教师异地轮岗或将引发教师产生心理不适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①第十章“专业技术人员如何适应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大环境”指出了企事业单位改革可能引发的心理不适有:抵触心理、不安全感、焦虑心理、失落心理、人际适应不良等。的确如此,教师异地轮岗的原则是什么?轮岗人员的确定与轮换程序是如何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如此等等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教师必将会产生以上不适心理,给工作和学习、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譬如,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可轮岗到城区学校工作,那么没有轮岗到城区的教师会怎么想呢?我不优秀,我的教学不得力,我的教研不得法……失落与焦虑的心理问题就会滋生。进一步,他就会思考自身主观原因与教学的客观因素,当他发现是教学成绩不理想时,他就会把所有精力用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去,而忽略他原来的一些有益做法。这显然是:轮岗一部分,打击一大批!再譬如,城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