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大李中学赵淑艳一、说教材《水调歌头》是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中的一首词。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政治失意,怀念弟弟苏辙之作。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二、说学情学生在七八年级接触过词,对这一文体形式并不陌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只要联系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注意引导,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知识积累少,而且涉猎面窄,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上有限,需要课堂的有效导向。三、说教法、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提供素材、谈话引导点拔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学生独立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法方面,本课综合采用了朗诵法、讨论法、互助学习法多种学法使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学习。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2、自助合作和小组探究的方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诵读品味法3)意象分析法2、教具准备:PPT课件3、教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读出节奏韵律和感情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运用意象分析法理解诗人情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的胸怀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2、古往今来,美轮美奂的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同学发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围绕着月亮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检查预习1、我所知道的苏轼:2、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读准字音和节奏:全体同学自读本词,注意字词读音。找同学读,其他同学指出读错的字词。老师强调注意的字词的读音。生齐读。2、读出感情:先了解作者生平,结合预习资料和小序来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以“通过预习资料,我知道此时词人的内心是-----”来体会。体会出作者感情后找同学读词,以pk形式完成。老师读小序,男生朗读上阙,女生朗读下阙(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四、走进苏轼:随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也随着皎洁的月光来到了作者身边,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来探究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用意象分析法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意象分析法就是意与象的结合,即在具体事物上融入作者主观感情。比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月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作者把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寄托在明月身上。表述模式:我们小组品析的是---(几句),选择了---(意象),描绘了-----(画面),表达诗人-----感情。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因为做官的失意,与弟弟的分离,让作者内心痛苦,纠结和矛盾,所以中秋的时候把酒问月,但一想到客观事物都有阴晴圆缺,自己的悲欢又算什么呢,因而释怀。五、感怀作者,联系实际。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坎坷和挫折,当你遇到在、挫折的时候你会怎样去做?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