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在幼儿园主题式活动中绽放魅力[内容提要]幼儿园主题式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二期课改的实质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本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而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设计符合孩子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拥有课程权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让游戏成为孩子最快乐的学习。[关键词]游戏;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活动21世纪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世纪,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专家走向教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幼儿园课程以建构为核心,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从分科课程到单元和分领域课程再到主题式课程,整合程度在不断提高,主题探究活动的理念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变化。它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重视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关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二期课改的实质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本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而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设计符合孩子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拥有课程权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让游戏成为孩子最快乐的学习。一、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一)游戏贯穿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在开展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活动以来,我们发觉许多活动都依托于各种游戏形式在开展。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各类游戏有效开展的多元评价机制,以让每个儿童既能以愉悦的心境畅游于游戏活动中,又能从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二)游戏形式深受幼儿喜欢。孩子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具有不可预知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动态的变化中,在动态的游戏情景中捕捉到孩子一点一滴的成功,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而游戏作为实现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确实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许多快乐。教师们都知道,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尽可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首先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我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注重他们的感受、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观察、比较、体会任何事物都会变,从谈话、讨论中引伸出我们会长大,脚会变大,从而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与渴望。在《可爱的小脚》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自选游戏——脚丫想象画、脚撕报纸、脚步夹珠等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看一看,踩一踩,比一比,碰一碰的玩耍形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