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根据新课程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但多少年的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应该是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的。教学不再是教学生,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个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的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这方面,我们很多老师都作了尝试,他们用心倾听到了学生智慧之花开放的声音,他们品尝到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带来的甘甜硕果。。例如:新课程实验区某小学任教美术的蓝老师在上《让我的飞机飞上蓝天》的课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这样写的:我虽然课前尝试了几种飞机的折法,但让我觉得尴尬的是,课堂上我示范折好的一个飞机,试飞给孩子看时却意外没有飞起来。这时,好多孩子在下面就说了,蓝老师,我会折,我来帮你。先后上来了六个孩子,他们每个人折的飞机都不一样,而且都能飞上一段距离。于是,我就请孩子上来当小老师演示折法。所有的孩子都显得很兴奋,听的孩子很认真,讲的孩子很带劲,“小老师”在帮助不会折的同学时也一丝不苟。到操场放飞纸飞机时,基本上每个孩子的飞机都飞上了蓝天。有个孩子跑到我跟前认真地对我说:“蓝老师,我来教你折个更好看的飞机。多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的飞机飞得既高,又漂亮,而且种类多样,这显然是孩子们相互交流、合作的结果。这种效果是我课前没有料到的。这位蓝老师将这堂课的良好效果归结为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结果,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但是我认为这位教师还是比较谦虚,他忘了自己是这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者,他能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老观念、老架子,民主平等地进行教学,使自己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了新课程所创导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蹲下来,把自己当成是学习群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倾听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不强不能以为能,强不知以为知,不充当权威,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行为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那就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以往的“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和共进。“带个民主的耳朵,蹲下来,倾听孩子”,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他要求教师能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特别是要注意自身的两个重要转变。1、自身行为角色的转变。即由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变为平等互助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地推波助澜,正本清源,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例如上面案例中,在当时蓝老师的飞机飞不起来的情况下,他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