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孙权劝学》《孙权劝学》教案(2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才能与水平。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奉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质量,明白学习的作用,注重学习,会学习。【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才能与水平。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历和教训。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言传身教,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表达吕蒙的宏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四、文言知识积累。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明显进步,不能再用老目光来对待。例句:听了少管所的“言传身教”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问尚浅。例句:你还不明白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能够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领等等。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别句式等整理归类。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托(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理解(6)往事---历史(7)孰---疑咨询代词“谁”(8)及---到了(9)过---通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理解事情的开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咨询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因此,就(4)大---副词,特别(5)即---副词,就(6)何---疑咨询副词,如何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如今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咨询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③但古义:只。今义:转机连词。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明白)特别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3、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如今担任要职,不能够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托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本人觉得有特别大的收获。”吕蒙因此开场学习。到了鲁肃通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谈论军事,特别惊奇地说:“您如今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因此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第二课时五、课文赏析。(一)齐读课文,考虑咨询题:1、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标题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提醒学习的必要性)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③“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委婉的批判)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