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学方法情境剧教师张虹单位大砂坪小学课题名称五年级数学下册二长方体(一)4露在外面的面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为了使学情分析更为准确、有价值,我在学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学前测查,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深入更有价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找出其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2、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有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准备学习。1、课件出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平面组合图形。问题:谁认识这些图形呢?都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自愿回答,集体评订。引导总结: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些图形都叫平面图形。(投影出示结语)2、多媒体渐进显示:墨水瓶盒、奶粉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箱、台灯罩等。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呢?老师分析、引导: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该是什么图形呢?二、新学。1、导课。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墨水瓶、奶粉筒……这些东西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投影出示重要字句)。这些立体图形中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你能找出哪些是长方体吗?(个别找)这节课我们就来全面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2、熟悉长方体。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用一句话介绍给同桌看。(我拿出的××是长方体)抽查几位同学看能否识别长方体。老师举起准备好的长方体模型,问:这是什么形状的?集体识别:长方体。说一说: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实物的形状是长方体?(四人一组交流。)3、全面了解长方体--猜测学习。(1)长方体中有面、棱、顶点等名称,你认为长方体中的哪些是面?棱在哪里?顶点呢?数量各是几呢?同桌互相问答、猜测。个别同学上台演示(猜想)。老师拿出长方体框架,说明:这个框架把长方体的棱都凸现出来了,仔细观察、度量,总结长方体的棱的相关特征。传看框架图。可以互助讨论。课件出示问题:(逐问解决)①长方体有面吗?有几个?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观察自己所拿的长方体实物,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同桌交流所得。自由组合讨论。)老师提示:把长方体的面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来区分。(固定图形数、比较。)老师引导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接着再课件出示问题:长方体中所有的面一定都是长方形的吗?拿出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讨论。集体补充总结: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在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再课件出示问题:当长方体的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另外的四个面的大小、形状如何呢?测量、讨论。总结:另外四个面完全相同。多媒体课件显示:强调相对完全相同的特点。(相对面着同一色)、(动态显示相对面完全相同。)②“棱”是什么呢?棱有怎样的特征?试着指划。指名演示。老师用教具讲明什么叫“棱”。交流:从框架图上所发现的问题。老师引导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每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呢?指给同桌看。课件出示问题:在这12条棱中,你发现可以分成几组来区分它们呢?引导总结:可以把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功组,每组4条棱不但互相平行而且长度相等。自由交流学习所得。课件突出强调棱及其分组情况。(不同组着不同色。)③投影问题:长方体的“顶点”在哪里?指给同桌看,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呢?课件显示:长方体有8个顶点(闪烁)。(2)自学例1。阅读课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