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二、本章主要内容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本第104页至第108页三、本讲主要内容1、双曲线的定义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四、学习指导1、双曲线的定义用集合表示为{P|||PF1|-|PF2||=2a,2a>0,F1、F2是定点,2a<|F1F2|}。当2a=|F1F2|时,点P的轨迹是两条射线(线段F1F2的反向延长线)。当2a<|F1F2|时,平面上的点P不存在。称F1、F2为双曲线的焦点,线段F1F2的长度为焦距,用2c表示。2、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其标准方程为(a>0,b>0)。若记左焦点为F1(-c,0),右焦点为F2(c,0),则|PF1|>|PF2|时,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PF1|<|PF2|时,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其标准方程为(a>0,b>0),若记下焦点为F1(-c,0),上焦点为F2(c,0),则|PF1|>|PF2|时,点P在双曲线的上支上;|PF1|<|PF2|时,点P在双曲线的下支上。三个正实数a,b,c恒满足c2=a2+b2,应将它们的关系与椭圆相区别,椭圆中a2=b2+c2,a>b,a>c,b与c无大小关系;双曲线中,c>a,c>b,a与b无大小关系。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完全类似。一般分两步:(1)选标准。判断焦点在哪根数轴上,还是两者均有可能;(2)定参数。途径一是待定系数法,即解方程组的思想;途径二是定义法。四、典型例题例1、就实数k的取值范围,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解题思路分析:关键是抓住椭圆及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特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当,39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注:在判断方程表示的曲线时,应至少交代焦点的位置特征,在方程表示椭圆时,还应注意圆的情形是否存在。例2、求过点E(5,0)且与圆F:(x+5)2+y2=36外切的圆的圆心P轨迹。解题思路分析:运用与圆有关的平面几何的性质寻找动圆圆心的几何等量关系。设动圆圆心为r,则由E在圆P上知,|PE|=r由圆P与圆F外切知,|PF|=r+6消去参数r得:|PF|-|PE|=6∴点P在以F、E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上。∴2a=b,a=3又c=5∴b=41∴所求双曲线的轨迹方程为(x≥3),轨迹为该双曲线的右支。注:利用双曲线的定义解题是解决双曲线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题利用定义求点P轨迹方程,免去了很多繁琐的方程化简过程,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双曲线定义中的距离差含有绝对符号,本题没有,因此只表示双曲线的一支。例3、已知椭圆(m>n>0)和双曲线(s>0,t>0)有相同的焦点F1、F2,P是两条双曲线的一个交点,求|PF1||PF2|的值。解题思路分析:当题设涉及到焦点的距离时,一般考虑用定义解题,避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当P在椭圆上,|PF1|+|PF2|=……①当点P在双曲线上,||PF1|-|PF2||=……②①、②两式分别平方得:两式相减得:4|PF1||PF2|=4(m-s)∴|PF1||PF2|=m-s注:从计算的角度看,本题涉及到整体运算的思想,把|PF1|·|PF2|作为一个变量。例4、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过点P(,-3),且点Q(0,5)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思路分析:用待定系数求标准方程。同时注意分析图形位置特征。 两焦点F1、F2关于y轴对称,点Q在y轴上∴△QF1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OF1|=|OF2|=|QA|(O为坐标原点)∴c=5设双曲线方程则∴去分母,整理得a4-66a2+800=0∴a2=16,或a2=50(舍)∴b2=9∴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5、若双曲线y2-x2=1上的点P与其焦点F1、F2的直线互相垂直,求点P坐标。解题思路分析:法一:不妨设F1(0,-),F2(0,),P(x0,y0),则解之得:2∴点P坐标为法二:用轨迹的思想解题因点P对定线段F1、F2张角等于900故点P在圆x2+y2=2上又点P在双曲线y2-x2=1上∴点P坐标为方程组的解解此方程组:,,下略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双曲线上的点P到F1的距离为12,则P到F2的距离为A、17B、7C、7或17D、2或222、在方程mx2-my2=n中,若mn<0,则方程表示的曲线是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B、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C、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D、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3、方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