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3课时引入: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都会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读图: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以影响环境。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保护色*拟态*此外,如仙人掌能耐受长期的干旱,适于沙漠环境;哺乳动物发达的四肢,适于在陆上行走或奔跑……讨论: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各种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有哪些特点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⑴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助(蚂蚁、蜜蜂)的现象,也存在着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的现象。――种内互助,种内斗争⑵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作如:花与蝴蝶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种间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如:鸟吃虫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偏利、偏害:对一方有利或有害,另一方则没有影响小结:略课堂练习:1-5题作业:作业本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