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谈散文教学目标: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的阅读: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1、朗读课文: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2、齐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3、细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