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说屏》说课稿2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陈从周先生的《说“屏”》,它是八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五篇。一、说教材1、单元教学目标:(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2)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2、《说“屏“》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理解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作为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由于上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过屏这种家具,因此由《口技》导入。2.观赏几幅屏风的精彩图片感受屏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几幅不同色彩、风格的屏风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从而初步感知屏文化。)设计意图通过对旧课文的复习引入新课,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由精彩的屏风工艺品画面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3.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1、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文章语言上有何特点?(五)品味赏析拓展延伸课文对话的欲望。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限时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