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汇湾镇中心学校:王晓红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7.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8.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1.欣赏古诗词时能注意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培养基本的科学意识。2.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树立辨疑析难的意识。3.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而不向其他方向流呢?这里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平原地区在农历四月时各种花大多已经凋谢了,而庐山上大林寺里桃花刚刚盛开。为什么山上的花比平原开得迟呢?这里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把水稻丰收和“蛙声一片”连在一起写,它们之间有关联吗?这里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1、其中蕴含着地理学的知识: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还蕴含着物理学的知识: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总是向低处流。2“、其中蕴含着农业知识:青蛙俗称护谷”虫,是捕虫能手;蛙声一片,除虫去害,便能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3、其中蕴含着物候学的知识:⑴大林寺在庐山,山区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降的,大林寺海拔1100多米,山顶气温比山脚下要低6-7度(平均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度);⑵植物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才会开花。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5.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分子运动理论)2.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因为分子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运动理论)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光学知识)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光学知识)5.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热学知识)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凝华)(热学知识)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声学知识)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声学知识)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参照物知识)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能量知识)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句诗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农历五月平原地区早已鲜花盛开,而天山却是冰雪皑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蕴含着物候学的知识:1.山区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降的,天山的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上,最高峰达7443.8米(平均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度);2.植物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才会开花。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白帝城地势高,可见长江上下游落差之大,水流急速,所以顺流而下,船行很快,一日千里。通过“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学科之间其实是相通的。文学与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是那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我们学习古代诗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