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1、本单元主要目标: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经过近九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运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并掌握基本信息的能力,能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既能精读,也会“浏览”,一目三行、一目五行直至一目十行,披沙拣金,逐步培养出快速阅读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节奏。2、设计思路: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传记等不同的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本单元课文篇幅都比较长,信息量大,要求读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读小说《热爱生命》,要了解基本情节、环境,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读散文《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了解表现手法;读传记《享受生活》,要掌握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主要成就和社会评价。3、课时安排建议:第五课3课时第六课2课时第七课2课时第八课2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含作文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共计14课时。精读;第五、六、八课。略读;第七课。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修饰词语的准确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品读欣赏课文第一部分(1—3段)。一、导入新课二、温故而知新1、由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2、注释告诉我们几层意思:(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3、介绍时代背景。三、整体感知自学指导:1、扫清字词障碍。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四、跟踪反馈1、补充注释。2、提示:(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五、品读欣赏课文的第一部分。学生朗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