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之前》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2、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3、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4、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归纳、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场景。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教学难点: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围绕立意进行高效选材”的阅读及写作要求。教学方法:品读、影视作品鉴赏比较、交流讨论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灾难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也因此能折射出人性最真实的面目。引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二、说说你所知道的泰坦尼克号。(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和视觉上的冲击)三、精读赏析: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明确:⑴音乐家演奏乐曲⑵老爵士拒绝更衣⑶老船长与船同沉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感悟文本)明确:⑴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⑵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⑶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立意的目的——展现人性美)a)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断,比较鉴赏异同:1、与课文有什么异同?明确:情节相同,选材不同。课文——在灾难、死亡面前镇定从容、坦然面对。影片——也有惊慌失措、卑鄙无耻寻求生路的人。2、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立意和选材的关系)课文要表现的是高尚的人性美;影片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多样化。b)拓展延伸:“围绕立意而进行高效选材“是中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要求,应深入理解和运用。以中考题为例解说。1、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老海棠树》。第19题: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指导:本题的解答应紧紧抓住文章写的四个与老海棠和奶奶有关的场景作答。分别见文章第3、4、5、6段内容。感点明确,围绕中心作答。2、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年轻的国旗》。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8分)指导:本文写到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有——为没有中国国旗找校长;在草坪上耐心等答复;四处打听寻找国旗;长途跋涉9小时取回国旗等。围绕感点谈出启示即可。c)总结并布置作业:1、完成《伴你成长》。2、以第一人称写出文中三人的内心独白。3、阅读2005、2006年中考阅读文《我的老师》、《孩子和书》,整理出文章中心立意和所选材料并阐述两者关系。板书设计:沉船之前音乐家演奏乐曲琴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老爵士拒绝更衣酒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人性美老船长与船同沉舵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沉船之前》教学反思我对课文的感受:1997年第一次看了影片《泰坦尼克号》后,脑海中萦绕的是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现在,当我看到电影剧本《泰坦尼克号》节选《沉船之前》后,再重温一遍影片,再次震撼我的已是人类在灾难面前的镇定从容、对生命深沉的理解和对真、善、美执著的热爱与追求。四位音乐家用他们美轮美奂的音乐,诠释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古咸爵士的那一杯白兰地把他对荣誉的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老船长的那一句:“就是死,我也要站着死。”更是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的执着,让我感动,让我沉思。同时也引起我思考:我现在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年龄层的孩子们,该借助这个文本,告诉他们什么?让他们领悟什么?学到什么?人类航海史上的最大灾难该引发孩子们哪些思考?怎样既上出“语文味”又不拘泥于此?对文本的解读怎样对来年的中考进行有益的指导?我的教学设计:综合以上的想法,根据初三(9)班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并最终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在教学流程上,我设计了三步:精读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与影片鉴赏比较,明确立意与选材的关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