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目之一。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根据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三、教材处理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历史教材没有多少障碍,不喜欢老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讲授。2、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紧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一主线,围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中面临怎样的困境?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来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不仅突出重点,而且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预期效果!四、教法学法1、教法1)、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2、学法(1)收集资料(2)自学(3)对学(4)群学(5)请教老师(6)巩固小结五、教学程序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有关长征的有关资料。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复述长征感人故事。1、导入新课《长征》导入。2、讲授新课(1)红军长征原因学生带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一问题,观看影片片段,并解决问题问题导学发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而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了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红军长征路线长征经过是本课的主体,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分为四个步骤: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及重难点突破。A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导学问题: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省?跨过了哪些河流?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随堂指导。B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竞争意识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知道的形式,送递老师。C探究讨论——合作探究、创新精神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向全班展示。D重难点突破——读图添图、比较分析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采用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由于初中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过于机械化,为使他们有更深刻的逻辑推理认识,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而让王明继续领导,中央红军遭受的结局,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后的历史史实做出对比,得出结论。并从语文的角度对意义的句式,即排比句的运用和形容词的恰当,进行分析,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长征精神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及感人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全班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4、巩固联系练习题我节选了长征组歌这的片段。真实材料的应用,既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灵活运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5、板书设计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系统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