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市长》选场2、能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学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导入。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大家可以把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到的有关于陈毅、作者及剧情、背景等资料展现出来。陈毅简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陈毅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少年时在成都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在重庆《新蜀报》任文艺副刊主笔,秋天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929年1月,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订古田会议决议。1940年10月,指挥黄桥战役,取得军政全胜。1947年5月,指挥孟良固战役,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5月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指挥部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筹建华东海军、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加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后兼任外交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他撰写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他的诗词作品已收入《陈毅诗词选集》。沙叶新简介:当代剧作家,回族,1939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进上海戏剧学院创作研究班。1963年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担任专业编剧。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发表的剧本有《一分钱》《焦裕禄》《假如我是真的》《论烟之有用》《陈毅市长》等十多个剧本。其中《陈毅市长》获1980年话剧创作一等奖,《宋庆龄》获1986年“十月奖”,《尊严》获1988年文化部优秀剧目奖。全剧简介:《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入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2、提问:读过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发生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事件?参考: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3、剧本根据情节的发展,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什么?参考: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开端)——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三、逐层深入,仔细揣摩1、陈毅的拜访顺利吗?一起来看看戏剧开端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提问:①在这一部分里,剧中人物有没有产生矛盾呢?②他们初次交往有一段饶有趣味的谈话,从中又能看出人物怎样的个性呢?学生比较容易地能够归结出:他们一见面就掀起波澜——一个登门拜访,一个闭门谢客。这里的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