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导学案(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溶液配制的方法。2、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二、学习重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三、学习过程【课前延伸】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2、符号为cB。常用单位为mol/L(或mol·L-1)。3、表达式:cB=nB/V。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准确到0.1g.(2)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3)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4)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5)为了不使天平受到污染或损坏,应特别注意: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1)配制原理:根据定义式:cB=nB/V,m=M·nB,则m=cB·V·M。其关键操作是:①准确称取溶质的质量;②准确确定溶液的体积。(2)主要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如果是溶质是固体,则需要称量,还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3)操作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洗涤;⑤定容。【课内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要点探究】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用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cB;常用的单位为mol/L或mol·L-1。(3)表达式为:cB=nB/V。【典例分析】【例题1】配制500mL0.1mol·L-1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解析:此题反映的是溶液体积、溶质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只要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此种类型的题便可轻易得解。解:依题意:n(NaOH)=c(NaOH)·V[NaOH(aq)]=0.1mol·L-1×0.5L=0.05mol;0.05molNaOH的质量:m(NaOH)=n(NaOH)·M(NaOH)=0.05mol×40g·mol-1=2g。答:配制500mL0.1mol·L-1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2g。【变式练习1】1mol/LH2SO4溶液的含义是()A.1L水中含有1mol硫酸B.1L溶液中含有1molH+C.将98gH2SO4溶于1L水配成的溶液D.1L溶液中含98gH2SO4【解析】:A中“1L水”错误;B中1L溶液中的H+应为:1L×1mol/L×2=2mol;C中无法确定将98gH2SO4溶于1L水配成的溶液体积为多少;D中98gH2SO4的物质的量即为1mol,对应的浓度恰好为1mol/L。【答案】:D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典例分析】【例2】实验室中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某次化学实验时,同学们需要980mL、浓度为2mol/L的稀硫酸,请你求算出配制稀硫酸所需浓硫酸的体积,并简述实验的操作步骤。【解析】:V[H2SO4(浓)]×1.84g/cm3×98%=1L×2mol/L×98g/molV[H2SO4(浓)]=108.7mL根据计算所得的结果,先量取108.7mL浓硫酸,在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左右的水,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待稀释液冷却后,再将溶液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cm时,将溶液轻轻摇匀,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水平观察,注意液面上升的情况,当液面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时,停止加水,最后盖紧瓶塞,将容量瓶倒转数次,将溶液混匀。【变式训练2】用18mol·L-1硫酸配制100mL1.0mol·L-1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