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及语段。2、复习书信的格式特点。3、学习本文用故事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阅读,认识本文运用童话来解答问题的巧妙性。2、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屏幕展示有关爱情方面的图片、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启发、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文本,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四)观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的主题。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四、教具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准备好课件,下载歌曲《最浪漫的事》,利用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我们在长大,我们的心也在长大。“爱情是什么,我们应怎样对待它?”这个问题或许萦绕在我们心头。今天我们就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导语,并播放“梁祝”“牛郎织女”“断桥”“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图片,把学生带入到创设的意境之中)(三)赏析、讨论与质疑教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以童话部分作为讨论的重点,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予以引导,以文中的具体语句为重点进行赏析与解疑。教师准备深入挖掘的问题(学生提出最好,提不出的,可由学生相关的问题引出):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之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三种不同的东西,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须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放在一起来诠释爱情。2、文中写上帝对爱情的态度对揭示爱情的内涵有什么作用?这正说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不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不因爱人的离去而消失的、最神圣、最美丽的一种情感。爱情高于上帝!3、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这句话是对人的爱情所表现出的力量的高度赞美,表现了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认识。故事中写到上帝从来到人间到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依靠自己的人性美“成了大地上的上帝”。本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4、用童话的方式解释爱情有何妙处?(此处可与《给儿子的一封信》比较阅读,屏幕展示阅读内容)书信的交流一定要注意对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作者向自己14岁的女儿谈及爱情这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时,选用了少年儿童乐于倾听、易于接受的童话,用讲故事的方式道出了爱情的真谛。(四)拓展与延伸1、大屏幕展示舒婷的《致橡树》,丰富学生对爱情内涵的认识。(学生自由朗读)2、以“爱情是___”的格式写一组句子,写也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学生当堂书写,全班交流)3、课下搜集阅读作者给女儿的另外两封谈爱情的信。(五)课堂小结:有首歌每次我听了都很感动,就象文章中的这对老人,爱一个人就应该和他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旧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等你们学有所成时,也一定能够收获甜蜜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诗意的人生!(六)作业:1、理解句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的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一段文字与本文一样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爱情这个问题的,读完后,说说你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