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雨说主备人使用人课时安排共一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学重点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内容及过程师生活动补充修改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1979年写成的,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教师示范朗读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襁褓()()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二、探究展示:1、自由吟咏,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2、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3、欣赏品味。(一)细腻精巧的运笔(1)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学生朗读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三、作业:新课堂相关练习教后记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