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一、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分析发审美情感,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初二年学生已学习过说明文,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有一定的认知。2.农村学生外出旅游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苏州园林,对它缺乏感性认识。辅之以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学生能分组合作探究,共同交流评价。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突破方法: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利用情景导入,使苏州园林的美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着美的享受,学生很容易把握住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征,然后在动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点评注,找出苏州园林散落在文中的美。2.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难点。突破方法:设计活动,让学生紧扣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鉴赏和准确、精炼、生动的语言的品评这两个重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分组合作探究,共同交流评价。3.速读法: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速度。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教学PPT、自制教学图片。六、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拙政园、苏州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的图片,播放古筝曲,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向学生介绍各名园的历史和特点。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得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子林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园内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厅堂宏丽轩敞,风景明净清幽,以其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首。网师园占地面积很小,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园内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二)朗读课文、形象感知1.默读课文,初步体验苏州园林的美。美景、雅乐相得益彰,在这悠远、柔和的诗情画意中,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给学生一种安谧精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渴望。学生带着这份意犹未尽的美的享受,自读课文。悠扬的古筝曲贯穿始终,让学生更加动情地朗读。(1)字词积累。①读准下面加点的字。倘若(tǎng)鉴赏(jiàn)轩榭(xuānxiè)重峦叠嶂(zhàng)丘壑(hè)嶙峋(línxún)斟酌(zhēnzhuó)阑干(lán)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多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2)伴着悠扬的乐曲,学生将美景与美文相结合,交流初读体验。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3.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教师适当点评。(三)精读美文、深入探究1.语文活动设计:通过精读美文,让学生围绕“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征找出苏州园林散落在文中的美,即四个“讲究”和一个“务必”: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找出的每一个特点都利用多媒体配上一幅优美且能表现这一特点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体会。2.学生读课文,经过小组间合作探究、交流观点。教师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好和具有表现力语言来描绘美景。3.教师小结:园林建筑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