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这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描绘了乡村夏夜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安宁的夏夜,下阕描写了黄沙岭微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意境。在明确上下片的基础上,当堂会背诵、默写,扩大积累。三、教学目标:1、会背诵、默写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释题。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2、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介绍等)3、关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点拨讲解: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二)听读、自读,读懂内容,做好批注——与作者对话:1、听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点拨:别枝惊鹊茅店社林2、自读自悟。A:上片写景从视觉、听觉、嗅觉多个感官入手描绘,批注在相应的文句旁边。尝试用“xx图“的格式命名作者的写景。指名回答,并尝试当堂背诵。点拨:描绘的清风、明月、稻花香传达出诗人内心怎样的情绪?B: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你知道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吗?思考”忽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指名回答,并尝试当堂背诵(三)当堂完成背诵、默写。指名背诵、默写。(四)当堂训练1、说说这首词中有几组对偶句。2、你认为作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