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两首古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们是宋词和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悟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生分析:属年级第一层次班,感悟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 设计理念: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育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育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流程: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珍宝,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投影课题并板书:《西江月》(词)、《天净沙.秋思》(散曲)] 师:我们知道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这两首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这两首诗歌,细心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那么,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应答热烈)(答案众多,但都言之有理) 师:都答得很好!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首诗歌,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西江月》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兴奋喜悦情感的,《天净沙秋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情调呢?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朗读第一首)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对此进行评议,并纠正两个错误读音:见、社。) 师:第二首谁来读?我希望读的同学能改正刚才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争取读得更好,谁来?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有感情朗读,完毕,全班学生用掌声给予充分肯定)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你读得很棒!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成功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两首诗歌有没有直接写到悲伤、喜悦? 生:没有。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两种感情的呢? 生:借景抒情。 [评:准确地整体把握是反复朗诵的必定收获。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学生阅读的自主权是此课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先通过学习《西江月》来体会这种写法。老师把它也读一遍,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出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喜悦心情的一句话。(师范读) 生:(掌声雷鸣)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