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保定市厚河北小学单鹏飞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并了解与此相关的数学史;感受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追求数学“溯本求源”的学习真谛。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3.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尝试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对“假设法”的理解和应用,渗透“假设”的思想。【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认识我吗?我的姓氏比较特殊,《三字经》第一句知道吗?——(生)人之初,性本善。老师的姓氏就在这句话中,猜猜老师姓什么?——对!我姓单(善)那大家应该称呼我——单老师,我来自保定市河北小学,今天这节课就由和大家共同来探究。接下来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先玩一个填成语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来对大家来说——有点太小儿科了。看到这些成语----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许多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这些成语都含有——动物,可别小看这些动物,把它放在口语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放在写作当中还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光添彩!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也离不开这些动物的身影,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和刚才提到的2种动物有关,猜猜会是哪两种动物?——鸡和兔,对!对于这两种动物大家并不陌生,谁能用一句话简单的说一说他们各自的特点?——(鸡有1个头,2条腿;兔有1个头,4条腿。)(鸡兔模仿)在很久以前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一个农夫把鸡和兔放到同一个笼子里饲养,时间久了,鸡对兔子的走路觉得很感兴趣,于是鸡突发奇想——模仿兔子走路,经过一番商量,鸡真的想出了一个办法学兔子走路,猜一猜——鸡是怎么做的?(鸡翅膀着地)兔子见了很不服气,说这有什么呀!于是兔子班长也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学鸡走路,猜一猜——兔子又是怎么做的?(2只前爪起立)——鸡(兔)真的变成兔(鸡)了吗?——这只是一种(假设)下面做一道题看看大家的反应快慢:(课件出示)鸡47兔37腿师:同样是7个头为什么脚数不同?一、揭示课题。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非常棒!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近来自古代的趣味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好!上课!)同学们请看屏幕,(生齐)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师:其实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在研究鸡兔同笼了,(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意思?师:这道题会做吗?为了便于大家用多种方法来探究问题,我们先把数据改小一点,请读一读下面这道题:(课件出示)师: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鸡和兔共有8个头,26只脚。师:大家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请用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动笔试一试。不能解决的,也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二、尝试探究。1.自主探究,展示做法。(巡视发现答案马上到前面板书:并讲解)生1:讲解画图法生2:讲解列表法生3:讲解假设法生4:这里或出现砍足法(学生试讲如不能讲明白,师后面重点讲述)生5:还能用方程(肯定:但本节课方程法不作为我们重点讲解的内容)师:(教师一一加以评价并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解法,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为什么不选择画图或列表法?)师:这些解法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优长也有缺陷。你们有没有发现,画图的方法、列表法、方程的方法和刚才这两位同学使用的假设法有共同的地方吗?生:都含有“假设”的意思。板书:(画图法、列表法——假设)师:大家看得很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假设。师:现在再来看孙子算经中的问题——会解决了吗?2.资料介绍(讲解砍足法)。师:你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屏幕显示:足数÷2-头数=兔数头数-兔数=鸡数)师:看起来很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古人解起来就这么简单啊。咱们用这种方法口算一下上面这道题,结果和我们刚才算的一样吗?学生口算,教师板书:26÷2-8=5(只)……兔8-5=3只)……鸡师:老祖宗的方法真是太简单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