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时1教学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更新的能力。②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③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④举行古代名诗、词比赛。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学艺术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学习方法1.学习本课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2.宋词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有意识地多涉猎优秀作品,体会意境,提高修养。3.教师在讲述宋元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特色之后,应引导学生初步总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可采取表格的形式予以表现,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书法作品拓片,认真体会书法艺术,等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二宋词和元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李清照《如梦令》委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关汉卿《窦娥冤》。三绘画书法张泽端《清明上河图》赵孟《秋郊饮马图》宋四家苏黄米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的时代?2、《资治通鉴》的内容?体裁、3、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4、元曲最优秀的剧作家5、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6、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1、生活在北宋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按编序,叙述了到的历史。将近三百卷。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朝时已出现,是朝的主要文学形式。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的词格外清新自然,她的词善于运用。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的悲痛。3、元曲由和组成。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代表作有《》。4、宋元时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技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画、画、画的创作中。5、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成为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6、北宋画的《》,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7、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他们的书法有新意,人称“”。元代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教师投影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对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动手设计(五)探究新课:1、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2、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3、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4、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5、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6、幻灯: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小结:宋元时期创造了继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高峰,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时期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