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了解百家争鸣的史实。二、教学重难点:三、学习与交流:1、禹死后,___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___制度替代___制,“___”变成了“___”。2、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___大战,商朝灭亡,___建立周朝定都___,又能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西周实行制。3、、、和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和战国两个时期。5、公元260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结果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6、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时期出现牛耕,到时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7、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制度确立起来。我国社会形成了。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它是一种比较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9、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10、提出“”,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四、典型题例:“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阅读材料回答:(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五、达标检测:1.我国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由此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期,主要表现在()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5.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是()A.晋文公B.宋襄公C.齐桓公D.秦穆公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D.适者生存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0、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材料中的思想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相似?(2)请概括这次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材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上述言论出自何时期的何人?②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如何?③孔子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