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难点)【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早晨上学时感觉天气特别冷,而现在课堂上就感觉暖和多了,请问:1、气温的这种变化是讲气温的哪种变化?2、气温还有什么变化?(过渡)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明确了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请问降水是否和气温一样,也是不断变化的呢?(多媒体)展示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期盼图片。(讲解)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年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观看图片,知道降水和气温一样,也存在变化与差异。复习巩固气温知识,为讲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打下铺垫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入新课。联系生活说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巩固训练讲授新课都能风调雨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降水过少和降水过多带来的自然灾害图片,从而引入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提问)你知道吗?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2.哪一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多媒体)走进气象观测场——降水量的测量(提问)你知道吗?气象部门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了几个等级?(多媒体)展示滕州市30年平均降水量(1981-2010)资料和柱状图。指出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需要接触一个新朋友(降水量柱状图)。(讲解)用多媒体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相信自己行)根据老师讲解,独立完成课本P70活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提问)提出疑问:世界各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一样吗?(多媒体)展示五个不同城市降水变化柱状图,讲解降水季节变化的思考老师提问:1.雨、雪、冰雹等。2.降雨。观看视频,了解降水测量的仪器是什么。(雨量器)阅读课本明确答案:24小时内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25毫米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小于50毫米为大雨;大于等于50毫米为暴雨。通过老师讲解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独立完成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并得出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读图得出世界降水季节变化的五种不同类型:夏季多雨——北京出降水的主要形式,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道降水的测量仪器了解天气预报中降雨是如何分级的培养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判断降水季节变化的能力衔接与过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五种不同类型。(多媒体)展示五个城市在世界的位置。(过渡)提出疑问,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多少一样吗?引出世界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认识新朋友)等降水量线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降水量分别为:。(讲解)以澳大利亚图为例讲解年降水量图的绘制。(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P72读图。以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为依据,讲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三个规律。夏季少雨——罗马全年少雨——比尔马全年多雨——新加坡全年湿润——伦敦通过读图知道:要想了解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还需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等高线、等温线的概念推出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通过读图训练得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思考老师提问,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知识建构巩固训练(追问)根据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你认为世界“雨极”可能在哪里呢?(多媒体)展示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晒一晒我们的收获)要求学生自主建构本节的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巩固训练题1、(目标1)我们家乡滕州市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雨B.雪C.冰雹D.霜2、(目标1)气象站用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