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一、出示词语,认读记忆:1、师:考考同学们,行不行?生:……(师适当激励:信心不足?不敢?)(1)师:我这有一些词语,请同学们声音响亮的读出来。(点击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师做相应评价(2)请全体学生读词。师问: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生:颜色。师:前三个表示,后三个表示。2、(1)师:这回要增加难度了,(点击出示四字词语)谁还能声音响亮的读出来。指名学生读。再请全体学生读。(2)师:如果我说这个地方“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你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生:……师:还可以用哪个词?生:……如果有一个地方的树木特别绿,绿的颜色快要滴下来了,用哪个词?如果有一个地方颜色特别多,那的花有白的、红的、蓝的、粉的;那的树有墨绿、青绿、翠绿等等,用什么词?生……3、(1)师:我这还有一组词,大家来一起读一读。(点击出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2)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老师上课的状态,用什么词?生……4、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记下这些词语,比比谁记得多?(1)生背,师提示:出声的读、背有助于记忆了。(2)指导学生汇报自己记住的词。师相机纠正出错的,并让出错的同学再读正确。5、请全体同学高声朗读一遍词语。二、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师: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请大家听一支歌。(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和听。)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哪一个画面留在了你的脑海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如果让你用词语或者是句子来形容这些画面,你怎么说呢?学生试用刚才记忆的词语组成短语来说景物。2、刚才的歌好听么?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蕴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找学生念。3、还有谁知道?也来念念。4、真好,你们刚才念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三、读,读出词的味道(一)读出节奏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注意,读的同学尽量一字不错,听的同学要认真看字,看他读的是不是完全正确。1生读。如果有读不好的地方,师再指导读,(箬笠、蓑衣,师可提示生从竹字头可知是竹制的,蓑衣,师可提示生猜一猜它用什么编的?)让生再正确的读一遍。2、师: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样才有诗词的味道。再来试试。3、指名读。师相机评价:我很欣赏此句,为何要……(例:“鳜”字为什么重读?“前”字为什么要拖长一些?你想叫白鹭怎样飞?)4、师整合:讲词的味道就是这样,不要读得太快,喜欢哪个地方就读得重一些、长一些。再试试,让我听到更浓的味道。再指名读。5、师整合景色激情: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上翠色欲流,几只白鹭在山前自由飞翔。岸边的桃花开了,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片美丽的云霞。山下的小河清澈见底,一条条肥美的鳜鱼纷纷跳出水面,在快乐地做游戏。这么美的景色,能通过你的读让我感受到吗?自己试一试。再指名试读。6、教师起头,把“前”读得长一些,引生全体读。师:真好。同学们真聪明,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会读得越来越好。(二)读出味道1.一幅美丽如画的景:师:同学们,有人说,诗词能表达一个人的感情,诗词能抒发一个人的志向。诗词很多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画,那么,从这首词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师:让我们来一起数一数:2、(1)师:这首词一共27个字,却写了9种景物,诗词的凝练在这首词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因为太凝练了,许多东西作者就没有写出来,比如西塞山的颜色呀,白鹭的姿态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补充出来(点击出示课件),不用写,说一说就可以: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桃花?怎样的流水?……同桌互相说说。(2)指名学生交流。师相机评价。3.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把这首词中省略的颜色、姿态补充出来,这画面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那么,就请大家把刚才所说的景物的颜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