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3、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5、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类型6、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7、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到,再回到的循环。这种循环过程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和,二者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是载体、是动力。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他的物质循环往往和相联系。3.在无机环境中,碳主要是以和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的状态进行循环;碳元素返回到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是、和等。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4、物质循环的特点[交流思路]例1.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例2.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B.CO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CO2;分解作用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知识梳理]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过程范围特点联系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离不开物质的___和3.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沿和流动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4、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交流思路]例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是;②;③是。(2)C在无机环境中以或的形式存在。(3)C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4)大气中的CO2通过作用进入生物群落。(5)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生命活动中通过作用,又把CO2放回大气中。(6)进入生物群落的CO2,合成含C有机物,其中一部分C以形式储藏于地层之中,当它1时又把生成的CO2放回大气中。(7)枯枝落叶和动、植物尸体通过作用,产生的CO2又回到大气中。三、信息传递[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中的、、、、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等,这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4.生态系统中以或传递的信息称为营养信息,包括等。如就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还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基础训练(一)碳循环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特点是()A.单向的B.逐级递减的C.往复循环的D.快速运动的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A.碳酸B.碳酸盐C.二氧化碳D.碳水化合物3.在局部地区的暴雨会使提供特定生态系统的氮、磷、钙的量受到限制,而提供给该系统的碳量很少出现这一问题,其原因是()A.生物体不需要多少碳B.植物用阳光和水分就能制造自身的碳C.植物能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碳D.氮、磷、钙来自土壤,碳主要来自空气4.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不包括()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6.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7.解决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B.进行人工降雨C.控制CO2的排...